校长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观点

叶翠微:追求有“魂”的教育—中小学校长在教育变革中的责任与使命

叶翠微/浙江省海亮教育集团

  我在基础教育领域摸爬滚打30年,于2017年从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退休以后,进入浙江省海亮教育集团工作。这一年里,我更加深切地感觉到,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要想办好,关键是学校管理者要坚守自己的使命。这些年,基础教育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会,这使我们有了一份从事教育的从容,但怎样透过这份从容找到更有魂的教育,恰恰是我们的困扰所在。反思几十年的办学实践,纵观当下国内外教育的变革发展,我希望我的一些粗浅的思考,能为同行们提供一点启发和思索。

  一、直面高考改革:教育既要育分更要育人 

  2014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率先启动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规模最大、受关注度最高的一场高考变革。以浙江新高考为例,它以选择的哲学思想对高考的整个路径进行了新的规划。新高考带来诸多新变化:“赛道”多了,学生的选择面扩大了;科目变了,学生的自主性获得较大尊重;赋分变了,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标准;要求高了,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评价越发重要。

  从实践来看,杭州二中从2014年到2017年这一路走来,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学校2017届考生中有51人考入北大、清华,居浙江省第一;有47名学生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录取。在关注这些成绩的同时,我认为还有几个现象尤其是来自大学的变革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变革之一:哈佛大学设计招生新标准,倡导“有意义地帮助他人”

  2016年初,哈佛教育学院针对美国的大学录取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名为《力挽狂澜》(Turning the Tide)。该报告指出:自二战以来,哈佛大学的学生录取分数一年比一年高,证书一个比一个华丽,经历一个比一个神奇,但杰出校友的数量并没有同步增长,学生辍学率、自残率反而居高不下。由此他们认为,哈佛大学的招生标准要做出新的设计:一是提倡学生更有意义地帮助他人,参与社区服务和与社会共同利益相关的活动;二是要求孩子们必须对家庭、对不同人种和文化有深切的认识,并且能够为他人提供有效帮助;三是重新定义成绩,营造不同经济条件出生的学生可以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减低过多的成绩压力。

  变革之二:斯坦福大学发布新计划,提出“有使命的学习”

  2015年,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发布了《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其中释放了四个重要信息。一是斯坦福大学要从一个闭环大学走向开环大学,即解除对学生入学年龄的限制,从原来的本科生基本以18~25岁的人为主要生源,放松为17岁前的天才少年、进入职场的中年人以及退休后的老人都可以入学;二是提出“自定义节奏的学习”,即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从而打破四年的限制;三是提出“轴翻转”(Axis Flip)的概念,即将“先知识后能力”反转为“先能力后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素养匹配相应的系统化知识学习;四是强调“有使命的学习”,如学生选择了物理学习,就要认识它给人类带来的最有意义的价值是什么,然后忠于这个价值并全身心地去投入,从而使自己的本科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 

  由上我们看到,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和文化前进的方向是真正地育人。既然大学已经在发动自身的变革,如果我们的高中始终只见分数不见人,那么其和未来世界一流大学的匹配度是不高的。

  二、应对学生变化:教育要使学生既成才更成人

  这些年我明显感受到,现在至少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一些传统老牌重点中学里面,“玩”已经成为时尚。大家关心的是你会不会“玩”,你“玩”过什么,你是怎么“玩”的。

  1.“玩”的真义:倡导更自主更有价值的学习

  有些人认为在教育领域里谈“玩”,显得不够严肃,不够“学术”。但我一直认为,首先,“玩”是基于对儿童生命的敬畏,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秉性,不抢跑不变现;其次,“玩”是在教育理解和践行之上的超然,是让儿童成长从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是让个体回归内心世界最真实的需求和最本真的行动,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沉醉其中,享受其中,是对活动本身的不问结果只问过程的纯粹的热爱和喜乐。对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充分尊重其生命的自然性,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以对待“玩”的热情和渴望去学习、去成长,在玩中学、学中玩。

  (1)“玩”读书:以高品质阅读涵育学生的精神气象

  三年前,我通过针对三个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中国学生读的最多的几本书是《平凡的世界》《我执》《三体》《盗墓笔记》等,而美国中学生读的最多的是《理想国》《利维坦》《君主论》《文明的冲突》。人的阅读是有层次的,从这两个书单来看,我们孩子的阅读基本处于第一层次,即八卦类、文艺类的阅读,间有一点经典的阅读,偶尔才开始文史哲类的阅读。但在美国的第一流中学,学生的起步就是经典阅读,基本沉醉在哲学、文史和思想类的阅读中。不同层次的阅读会引发不同的人生路径。一个人的阅读史和他在未来社会的成就是有关联的,只有读到了文史哲这样的层次,才可能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由此我认为,真正的教育质量不是简单的分数,而应该是学生厚重的阅读史。我在杭州二中任校长时,曾推出孩子们的60本必读书,其中50本是中文,10本是英文,现在二中学生的读书风气已经形成。例如:过去学校上午最后一节课结束的铃声响起后,很多孩子第一时间是冲向食堂,现在至少有1/4左右的孩子选择先冲到图书馆占好位置后再去食堂排队。我们的孩子已经从原来对学科训练资料的快餐式阅读,走向追求阅读品质、回归到阅读原点的阅读。

  (2)“玩”赛事:以多样化平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这里的“玩”赛事包括学科竞赛、专题研究、创新大赛等。从学科竞赛来看,杭州二中的学生不是为竞赛而竞赛,是为兴趣而玩竞赛。每个学科竞赛团队都形成了自己的团队文化,师生可以在团队里共同学习和成长。如物理学科竞赛团队的文化是“能者为师”,谁的成绩最好,就可以由他来开设物理课,并由主教练为他做影子助手;化学学科的团队文化是“与狼共舞”,倡导每个成员既是学习者,也是分享者,还是贡献者;信息学科的团队文化是“小鬼当家”,谁年纪最小,谁要受到最大的任用。我们鼓励学生“玩”学科赛事,就是让那部分“能飞的飞起来,会飞的飞得更高”,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雁阵现象。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玩”“海奔”(即参加国际赛事、国际峰会等)。我认为,一个重点中学一定要让孩子“玩”到极致,“玩”出他一生都会记忆的校园生活。

  2. 现状反思: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完整

  从表面来看,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在“玩”读书、“玩”赛事、“玩”真正在国际赛场上体现中国人和当代中国中学教育活力和魅力的事情。但在这背后,我们还要做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1)教育要涵养学生厚重的“书性”

  2016年,一张日本学生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的照片被很多网友转载。照片中的日本学生多数人手中捧本书,但不是教科书和复习册,是真正的人文版的经典图书。由此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日本民族的优秀和卓越可能正源自他们深厚的“书性”,而这种“书性”是自然养成的。我曾于2015年对浙江省图书馆不同年龄段读者群体的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60岁以上的读者人均借书量最多,而15~18岁的孩子书借得最少。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不能排除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视野狭隘和阅读量不足的原因。由此我要问,作为校长,我们是否为学生创造了培养“书性”的环境?

  (2)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很出色,其实它还有更重要的三个理念:第一,文学、音乐和艺术是人类生存缺一不可的永恒要素;第二,基础知识、个体创造力和好奇心三者结合,才有研究;第三,责任感和为人正直是追求卓越的核心原则,是一个领袖人物基本的素养要求。因此我们要警惕,我们总在把孩子们送到所谓最好的大学,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孩子们的背影里读到正直,很值得思考。在杭州二中,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写入党申请书,但我们制定了一个“前规则”,凡是申请入党的同学,必须到全年级对其进行一次无记名的人品调研,如果这个同学的人品考察没有通过,那么即便是成绩、形象、表达再好,申请书写得再好,也要一票否决。  

  (3)教育要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

  作为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英国伊顿公学有一项很特别的体育活动—野地足球,就是把足球和橄榄球运动中最文明的部分剔掉,如“动脚不动手”的规则等;把最野蛮的部分叠加,球员可以踢、可以推、可以抱球跑。此外,野地足球的记分规则非常特别,孩子们若是用手或脚把球弄进对方球门得2分,若是抱球摆脱大家的围追堵截冲向球门可以得5分。伊顿公学办学的核心逻辑是“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因此他们每周有23小时的体育课时,同时设有8门必修体育课和27门选修体育课。伊顿公学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真正培养了一批在国难当头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的男子汉。英国威灵顿公爵曾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作为伊顿公学的校友,他曾说“滑铁卢战役取胜于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而我们现在的重点中学里,有多少优秀男生能够勇敢地去军校读书,能够为国家使命而读书?

  三、推进学校变革:教育既要直面传统又要面向未来

  既然挑起了校长这副担子,我们就要坚守一份使命与责任。进入海亮教育集团工作后,我也面临着新课题,就是新学校该怎么办?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在做的两件事。

  1. 用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系统性变革

  我认为,我们要引发学校的一种有序的、高层次的、有品位的发展,一定要做课题,实现课题、课程和课堂的三位一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发展。最近,海亮教育集团组织专家提出了“人皆英才”课题,并且正在向教育部进行课题申报。我们这里的“人皆英才”指向创新英才,其四个核心素质是“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责任担当、持续发展”。围绕这个课题,我们重要的是要建构育人体系,一是打通学段,实施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教育的一贯制管理;二是进行课程整合,形成海亮教育集团“人皆英才”的课程体系;三是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建立相关的机制保障。

  我们开展“人皆英才”课题研究,更重要的追求是通过育人体系的构建,形成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有机对接,使高中教育从分层走向分类分层。未来,海亮教育集团期望通过自身的育人体系探索,形成分类和分层相结合的教育架构,也就是让那些在理科、人文、艺术等方面素养突出的学生,可以分别进入科技、人文、艺术等领域进行学习和深造。

  2. 用未来理念定义学校发展的新形态

  最近,海亮教育集团在杭州西湖的姊妹湖—湘湖周边选址,计划创办全球好学校—湘湖公学。湘湖公学在建筑形态上采用中国元素围楼的设计,体现传统和开放的结合,并用一条龙和一个竖琴的造型寓意学校要从远古走向未来。

  湘湖公学的办学追求可以总结为八个关键词:山水、人文、绿色、实验、新锐、开放、科技、未来。例如:在创办这所学校时,我们有个最大的创意就是同时托管三所公办学校,我们的理念是既要培养一棵参天大树,又要建设一片森林。我们还要重建学校形态,包括学校的建设形态、学生的课堂形态和师生的生活形态,从而最终达成我们的办学追求,即人的完整和完整的人,人的未来和未来的人,人的幸福和幸福的人。

  为了落实办学追求,我们还推出了湘湖公学“八大行动”,第一个行动即“人皆英才”课题研究,我们将始终以“人皆英才”的行动研究来统领学校的课程设置、课堂改进以及学生的成长变化。第二个是“伊顿体育”行动,我们设计让孩子每天运动1.5小时,保证他们每天都有出汗甚至是大汗淋漓的生命体验。其他的六大行动分别是“35钟表”“千门选修课”“小清华园”“北外式学习”“小达摩院”“新人本主义”等。

  3. 用幸福学提升教育者的职业境界

  面对高考、学生、学校的一系列变化,作为一名校长和老师,我们也要有相应改变。

  一是要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素养。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如果要在选课平台上被学生秒选,必须具备几个素质:专业功底深厚,品性良好,和家长、学生及同行的沟通能力要强。同时,一所学校要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一名教师要能在开好必修课的同时再开一门专业化的选修课,并且两课合一,才能够使自己行走得很从容,而要想通过专业化的开课赢得职业的不可撼动性,至少要在所在城市保持在这个群体的前三名。

  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情趣和人生境界。职业情趣的逻辑点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所以校长和教师的职业情趣一定要建立在怎样去爱学生、爱同行、爱学校、爱家长之上。此外,校长要从一种职业型的教育生涯走向事业型乃至精神型的职业生涯。如果我们总是用成功学来定义自己的教育,那我们永远在应试、在排队;如果我们用未来学来定义我们的教育,就是通过对教育情趣的追求来获得教育的幸福,那就可能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因此,我们现在要少用成功学来绑架学生和教师,多用幸福学来进行学校的引领,那么结果就会很精彩。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新高考制度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2015,(6).

  [2] 叶翠微.“让能飞的飞起来”—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J]. 中小学管理,2016,(10).

  [3] 洪晓丹,孙建清.新高考背景下的师资配备与绩效评价[J].中小学管理,2016,(12). 

  [4] 陈爱文,胡银泉.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J].中小学管理,2017,(9).

  [5] 陈志国.直面新高考:“考”“教”如何无缝对接?[J].中小学管理,2017,(9).

  (编辑 王淑清)

  文章来源:《中小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