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在希望的田野上——杂记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领航校长送教金寨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 王羽校长(二期领航班学员)
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中国教育希望工程的起点在这里!
这是一方红色的热土,建国以来这里走出了五十多名将军!
这就是中国革命老区,将军之乡——安徽省金寨县。
2018年10月20日,国培计划全国校长领航班第二期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八名校长,从祖国四面八方齐聚安徽金寨,跟随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领导一行,为革命老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用实际行动给金寨教育脱贫攻坚给予支持。
一天半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
21号全天,领航班一行在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鲍传友副院长、曹婧主任的带领下,分为两个会场同步进行针对校长和教师的专场培训。
来自重庆人和街小学的肖方明校长、包头的闫华英校长、澳门的张锡钊校长分别从学校文化积淀,价值领导、课程建设等层面,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与金寨县的校长们展开对话。
来自长沙的左鹏校长、沈阳的李欣欣校长、贵阳的王羽校长、澳门的张捷校长,则分别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改革、学科素养落地、教师理想信念和专业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对金寨千余名一线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远行方要从心始!短暂的送教活动,无法解决所有“术”的层面问题,怎么激发当地教师的“原动力”,是我们私下交流最多的话题。怎样用最接地气的内容和语言让他们“入道”,让“教育信仰、教育原理,教育规律”入情入心,让不同层面的老师能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
最关键的是,怎么触动我们乡村教师内心的“软处”,怎样让他们感受到信任和鼓舞,助燃他们内心的火种?让他们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怎么引领他们在复杂的教育变革中,守住教育本真,坚持正确育人导向?
如何联动当地激励教师机制,不断培养和复制当地的种子教师,让老区的教育走向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
正如李欣欣校长说:“我们努力让他们感受到的应该是“蝴蝶在前面飞,而不是老虎在后面追。”
金寨师生,乃至所有像金寨一样的偏远薄弱地区的师生眼前的蝴蝶应该是怎样美好样子呢? 领航校长们在真诚的对话中,引领着会场中的金寨教育人在描绘着……
“你最初为什么选择做老师?”
“你能描绘一下你理想中学生的特质吗?”
“如何在繁杂的教育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怎么从事务性老师走向事业型老师”?
“怎样通过专业成长,让自己越老越值钱?”
……
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我们发现老区教育同行们的真实,朴实和扎实。同时也发现一些值得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众多十人以下教学点怎么做出科学地布局调整?大山深处偏远薄弱学校,如何留得住年轻的专业教师?如何在坚守老区革命传统基础上,挖掘地方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开阔的视野接纳新课程理念,主动实践新课程?怎样在新时代的背景中打造老区教育的新精神?并且能够把这种精神从学校燎原到每个家庭?怎样向有关部门施加正向影响,减少非教育的干扰,让我们的老师们能给把最多的时间留给课堂,留给孩子们……
整整一天的培训,专家们掏心掏肺,倾尽心力。互动交流,从会场上延续到会场下,从白天,延续到深夜……
10月22日,团队一行分两队深入梅山一小和金寨二中小学部教学一线。走进校园,走近课堂,走近孩子,发现金寨教育的真实状态。
我们亲眼见证: 在精准扶贫国家战略背景下,有着光荣历史的金寨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乡硬件基础建设得到普遍提升,学校硬件改善力度更大!单从硬件表面已经看不到贫困县的“贫”和老区的“老”;走近金寨教育,在高大上的学校建筑里,有着生命温度和教育深度的画面,却远没有我们期待的多。有客观的现实问题,也有主观的认识问题。
扶墙盖房子容易,扶智扶志是个难题,也是课题。怎样激发老区人民从固守的“山头”走下来,走向新技术,新生活,新时代?教育责任重大!
临行之前,利用短暂的时光,我们一行人踏着习总书记的足迹,以学习者的姿态走进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金寨县约有十万人献出了生命;新中国建设初期,为了修建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约十万金寨人民,把生养自己的家园淹没在水中……
金寨走出的开国元勋——洪学智将军,戎马一生,九十二岁离世前依然作为现役军人,为祖国奋斗在一线……
站在布满密密麻麻名字的英烈墙前我慨叹后的静默;看到洪学智老将军掌勺为家人做饭的厨房简易破漏,甚至糊着报纸,心里更是百感交集,莫名的愧疚与深思在心头散漫开来……
有信仰,有担当,有作为!清明,坚韧,豁达。
这是我们走出博物馆后,提炼出的金寨历史中的“红色DNA”如何把优秀的红色基因培植在新时代的金寨教育中,是我们最后留给送别我们的金寨同行的命题。
同时我们也在思索:作为国家领航校长的一员,我们以国家立场在探索中国教育,示范育人。我们能否培植出具有中国立场的教育“DNA”,领航中国基础教育,助力中国尽快实现真实的教育均衡,给每一个孩子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教育领航者必须随身携带的实践命题!
作为地道的安徽人,此行对我有着更加特别的意义。我是从安徽走出的村姑,如果没有教育的力量,我无法改变当初闭塞,守旧的生存状态,无法改变我的命运乃至家庭的命运。在梅山一小和金寨二中附小,我们又看到一双双纯净而又期待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看到了无数个希望女孩“苏明娟”……
如今,被教育成就的我,也耕耘在西部教育的土壤上,用经历激发教育良知,用灵魂唤醒灵魂,努力给每一双眼睛,每一个生命有“蝴蝶在飞”的希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但愿我们的真心能被感知。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告别金寨,赶往下一个工作点。车即将离开金寨时,窗外,阳光明媚下,革命老区的土地上,金色的稻田泛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