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项目 | 生成性教师培训模式的新探索 ——“基于教材的嵌入式项目化学习工作坊(小学语文学科)”成功举办
2025年7月1日至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基于教材的嵌入式项目化学习工作坊(小学语文)”自主招生项目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四川省等18省市的百余位小学语文教师经过为期5天的深度学习与实践探索,圆满结业,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项目化学习的新活力。
开班仪式现场
结业仪式现场
在开班仪式致辞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暨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以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课文为例,指出教师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完成课标、教材要求的基本内容之外,更应关注可供学生高位发展的内容,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希望全体学员将所学、所悟、所获带回各自学校,成为基于教材内容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火种’,点燃更多多样态课堂,学院将持续为老师们搭建交流、展示与提升的平台,共同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陈锁明院长指导
在开班仪式主持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暨校长培训学院副院长陈紫龙表示,工作坊的开设既是一次学术探讨,也是一次全国小学语文学科基于教材内容的嵌入式项目化学习展示,更是一次项目化学习应用在学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不仅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的教学范式,更为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项目化学习的种子已在基于教材内容的小学语文教学沃土中播下,期待未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本次工作坊采用“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操训练+展示交流”的生成性培训模式,更加注重“问题驱动”、“实践创生“、“生态协同”。来自18省市的老师们与专家共同构建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反思”的学习共同体。专家团队围绕“如何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微项目”、“如何设定驱动性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与评价量表”等核心议题对学员进行了深度的实践指导。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生成嵌入式项目化学习案例,以项目驱动,焕发教材新生机。培训成果在真实的培训课堂中动态生成,形成可迁移指导的个性化策略,最终生成产出了丰硕的学习与实践成果。本次培训带给大家的不仅是一种课堂呈现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次减负增效的策略和基于教材落实课标、落实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工作坊开展生成性培训
在研修过程中,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姚颖领衔的专家团队表示,本次工作坊参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多样的单元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多组以文化的角度探求核心知识,做到了“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推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的有效路径。这种嵌入式的方式,既保证了国家课程的主体地位,又赋予了教学极大的活力与张力,值得深入推广。专家团队指出,老师们设计项目时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了解和回应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要跳出学生的需求,以素养为导向引领学生发展。在具体实施环节中老师们既是设计者、体验者,又是教学者、指导者。希望老师们未来在面对项目化学习如何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这个问题上进行不断地实践、学习和探索,使项目化学习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凸显实践价值,从尝试到深耕,从学科育人到科学育人,实现共建、共享、共创、共成长。
工作坊期间专家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督导组对本次工作坊开展了专项视导。督导组专家通过对工作坊的目标、内容、形式及组织管理进行考察和组织学员专访,对工作坊开展了全方位视导并给予高度评价。视导过程中,督导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陈延军给予了专业指导。
教育培训管理处督导组开展视导
“基于教材的嵌入式项目化学习工作坊(小学语文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暨校长培训学院和项目专家团队共同精心设计的自主招生项目。项目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新需求,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难点、新动态,有的放矢、精准培训,是一次变革培训模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新尝试。今后,学院计划在小学其他学科领域继续开展系列工作坊,以饗广大一线教师。
班级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