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学术年会2025圆满落幕
2025年3月30日
一场聚焦未来教育的盛会
一次围绕“双新”实施的学术与实践的碰撞
北京师范大学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学术年会2025圆满落幕!
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中小学校长、教师和企业代表现场参会,全国各地近2万余名教育工作者共聚云端,共话未来教育前沿发展,共研AI赋能“双新”创新,共探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2025年度方案正式发布
方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智能化教研模式,旨在通过课堂智能观测、多模态学情分析等关键技术应用,赋能课堂教学变革与“双新”落地,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实施路径上,方案规划了从基础建设期的平台搭建,到深化应用期的课例研究,再到成果推广期的标杆案例集萃的递进式推进体系,通过6大阶段22项重点任务的系统部署,保障AI+循证教研有序开展,并基于AI“大先生”智能系统助力“双新”在各地各校的高效实施。
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的实践探索
AI+循证教研联盟旨在依托AI“大先生”循证教研平台,构建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AI+循证教研模式,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现代化教师,助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联盟区域和200多所联盟学校,基于AI“大先生”平台开展课例分析和循证教研,汇集了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十余个学科逾千个课例,为循证教研提供了智能化、专业化支持,构建了服务教育实践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的生态重构
围绕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的前沿议题和实施路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成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张婧婧和麦盟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分别作题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未来教育的智能基因:从工具理性到育人本质的回归》《AI 课堂教学评价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旨报告,从政策导向、理论前瞻和教学实践层面,探讨了人工智能支撑课程实施、教学变革、教师发展等教育核心场景的融合创新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技术应用向生态重构的新模式转变。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以“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的实施路径”为主题展开深度对话,着眼于人工智能与循证教研的有机融合,通过探讨智能技术在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反馈等关键环节中的应用,为创新教研机制、剖析教学现象、助力教师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持续优化升级。
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的路径探讨
在工作坊环节,与会代表围绕不同学段如何基于 AI 开展循证教研赋能“双新”进行分组研讨,共同探索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的创新实践与系统方案。
本次工作坊通过“AI提升教研效率和助力教师成长的巨大潜力”“AI赋能教学改进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AI驱动精准教研,分层推进教学改进”“AI赋能区域教研体构建”等课例分享,与会嘉宾与代表,分学科、分领域围绕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的路径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了AI赋能循证教研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共识,探索了AI赋能循证教研的科学方案,这将有利于“双新”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北京师范大学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学术年会2025由基础教育教材综合研究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举办,在民进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麦盟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