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创未来:构建智慧教育新质学校的创新实践学术交流会”顺利举办
2025年5月15日,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主办的“智创未来:构建智慧教育新质学校的创新实践学术交流会”顺利举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副院长陈紫龙,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崔勇,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邹泽君,四川省教科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毛道生,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洪兵,成都市金牛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强,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书记、院长张有财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广东、四川、北京、上海、浙江等地400余位中小学书记、校长、学者、媒体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交流会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副院长陈紫龙主持。
交流会现场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洪兵,成都市金牛区委教育工委委员、金牛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强分别致辞。
陈锁明院长在致辞中肯定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搭建一个教育跨界对话的平台,探讨的不仅是技术,更关乎未来发展。围绕AI与教育融合的核心话题,他强调,国家需要技术与人文并重,学校需要拥抱AI,但AI并非万能,需要被理性看待,大家应始终坚守以人为本,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陈锁明院长 致辞
李洪兵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探索,是落实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成都市教育局秉持“育人为本、场景驱动、生态协同”的核心理念,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从基础建设到生态成型的跨越式发展。
李洪兵书记 致辞
刘强副局长从锦官城千年文脉绵延出发,对八方宾朋相聚金牛,共话智慧教育创新实践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金牛区在紧跟教育强国的时代号召下,不断砥砺攻坚、探索前行取得的实践案例和丰硕成果,并对石笋街学校历九十年风雨积淀的坚韧,迎时代发展思智慧教育的新途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刘强副局长 致辞
陈紫龙副院长 主持交流会
主题分享
学术交流会主会场分主题分享和圆桌交流两个环节。在主题分享环节,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张友红,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陈飞,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晓勇分别以《“我的学校”建设》、《面向人人,创学一体》、《AI引发的学习场景变革: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新思考》为题将各自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分享。
张友红书记主题分享
陈飞校长主题分享
唐晓勇书记(校长)主题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系统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法提对三位校长的报告进行点评,并以《AI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为题,围绕AI时代下的育人目标、教师角色、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等问题做主旨报告。
武法提教授点评及主旨报告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环节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崔勇主持。四川大学人力资本开发研究所所长罗哲,四川省教科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毛道生,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书记、院长张有财,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陈雪,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红梅,科大讯飞教育事业群方案咨询总经理、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施泳泽七位校长、专家学者聚焦“AI时代的教育重塑:人与机器如何协同培养未来人才?”这一话题,共同探讨人机协同育人的方向与路径,提出“以文化人,以技赋能”,他们在问与答中,破技术之问,探人机协同之育人新篇,碰撞出未来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智慧火花。
最后,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康丽为本次活动做活动综述,她充分肯定了此次“智创未来”学术交流会的智慧引领和实践交流,她向各位来宾倡导:要以智慧心态做好底层设计,以创造行动拥抱智能技术,以纲要精神引领教育未来!
康丽主编做活动综述
5月16日上午,学术交流会以“智慧文化理念的探究与创新”、“技术赋能课堂的融合与变革”、“未来学校的空间与场景”、“贯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策略”为主题分设四个平行分会场,每个分会场以校园参观、课堂观摩、主题分享、专家评述等环节开展研讨活动,带给与会人员深刻的启发和丰厚的收获。
“智慧文化理念的探究与创新”主题会场
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书记王毅,成都市新津区牧山新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赖敏,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罗小勇,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东区执行校长曾琳分享了各自学校是如何将智慧文化融入校园,浸润课堂,滋养师生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东娇教授从智慧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智慧教育要怎样以及智慧文化向未来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述评。她提出智慧文化是数字时代智能技术重构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新型文化形态,旨在构建人机共智的文化体系。智慧文化在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技术应用-价值引导-伦理干预”三方并进。教育培养人才,却管不了技术进步。教育跟不上技术,但可能是疗愈手段。教育本身不是技术,但可使用技术,果断选择。教育是向未来向成长的指望,是延续文明的保底手段。教育应做个“好铁匠”,在碳基与硅基的“叮叮当当”中锻造未来。
王毅副书记
赖敏书记(校长)
罗小勇书记
曾琳执行校长
张东娇教授
“技术赋能课堂的融合与变革”主题会场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西区执行校长唐琰,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书记、校长陈莉,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商红领,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分享了各自学校数智赋能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推动教育变革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玉顺教授围绕“数智赋能智慧教育新质学校创建”展开深度述评。数智技术的迭代发展正加速教育创新,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变革。以北京为例,人工智能教育加速推进,构建起创新应用生态。未来,教育将朝着融合跨学科学习、个性化培养的方向发展,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
唐琰执行校长
陈莉书记(校长)
商红领校长
张军瑾校长
李玉顺教授
“未来学校的空间与场景”主题会场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盛达校区执行校长张文祥,深圳小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尹丹,成都市草堂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金波,绵阳高新区火炬一小党总支书记、校长蒲晓茹分享了学校物理空间规划及周边社会自然人文环境如何融合办学理念、链接学校课程及育人的实践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VR/AR+教育”实验室主任蔡苏展开深度述评。他通过AR应用案例生动展示了学校学习空间新体验。他表示,借助移动设备可以在真实空间体验虚拟海底世界,可以全方位观察海底生物引入虚拟人物,可以现场进行互动交流对于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他建议,教育要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的人、接受新技术,善用技术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张文祥执行校长
尹丹副校长
金波总校长
蒲晓茹书记(校长)
蔡苏副教授
“贯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策略”主题会场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黄洁,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申东红,成都市石笋街学校执行校长汪东红,北京市通州区教育综合评价中心主任徐华分享了幼小中学段贯通培养的政策背景、实践探索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做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苏君阳展开深度述评。他对各学校交流分享的经验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他首先从“学段间教育服务供给不是连续性的”、“人的潜能的开发需要接受连续的、系统的影响”、“教育政策提出了贯通性要求”等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贯通?”,接着分析“如何理解贯通与人才培养模式”,然后从人才培养目的、课程、内容、制度等方面指出需要贯通什么?最后,苏君阳教授提出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为核心”实现贯通。
黄洁书记(园长)
申东红书记
汪东红执行校长
徐华主任
苏君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