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名计划丨延安行之名校长工作室帮扶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14-16日,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孙明明同“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中心基地名校长团队赴延安开展系列活动,通过示范引领、签约结对、教育帮扶及红色精神融合实践,助力革命老区开拓教育协作新路径、革新育人模式、推动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为革命老区教育振兴及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赋予新动能。
参加此次活动的“双名计划”的校长有:
赵檀木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校长
李 勤 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吴 锋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校长
谢小燕 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秦 波 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刘 昕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訾 慧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十二小学校长
吴 欣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校长
郑义富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安乐小学校长
2025年5月15日,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联合主办的“双名计划”延安行之结对共建活动在延安新区第二小学圆满举行。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以"赓续红色血脉 共育时代新人"为主题,成功促成五组"手拉手学校"结对共建,为革命老区教育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中心指导下,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与延安市蟠龙战役红军小学正式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标志着"椰城延水共育新苗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教育帮扶项目全面启动。
山海携手启新篇 红色基因永传承
作为"双名计划"中心基地名校长工作室领航校,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赵檀木带领工作室成员,与地处宝塔区偏远乡村的蟠龙战役红军小学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两校将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共享教育资源、创新育人模式"三大维度,开展全方位教育协作。
精准帮扶解难题 爱心捐赠暖人心
捐赠仪式在延安市蟠龙战役红军小学隆重举行。中心培训部主任孙明明,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党委政府副镇长刘英英,延安市宝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宁,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校长赵檀木,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校长高巧玲等,出席了本次活动。针对受援学校留守儿童占主体的实际情况,帮扶团队创新实施"资源供给+精神滋养"双轨帮扶策略。赵檀木名校长工作室联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全体师生,通过爱心义卖筹措价值五万余元的图书、美术器材、体育设备等亟需物资。中心培训部主任孙明明强调:"这不仅是对革命老区教育的物质支持,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对延安精神的生动诠释。"
赵檀木校长在发言中表示,两校将以结对签约为起点,传承“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延续“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针对革命老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及工作室将积极组织帮扶活动。同时,希望两校建立良好的校际合作机制,以合作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四维联动促提升 教育帮扶显实效
工作室创新构建了"诊断-示范-研讨-引领"四维帮扶模式:
1.精准把脉:琼海市第一小学党委书记陈焕江、琼海市万泉镇中心学校校长高永亮、琼海市龙江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德坦通过师生座谈会深度调研,系统梳理出"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待提升""校本课程开发不足"等关键问题;
2. 示范引领: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老师王玎展示《故事新编》习作示范课,呈现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创新;
3. 专题赋能: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副校长朱虹开展《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守正与突破》讲座,破解美育课程实施难题;
4. 管理升级:琼海市嘉积镇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蔡兴源作《管理有度 发展有方》专题报告,为乡村学校治理提供可复制经验。
红色育人谱新章 教育共富向未来
本次活动是中心实施"双名计划"的重要实践成果,彰显三大创新价值:
一、构建"跨省域红色教育共同体",实现琼崖精神与延安精神的深度融合;
二、创建"名校长工作室+乡村学校"帮扶范式,形成"1+N"辐射带动机制;
三、探索"文化浸润+数字共享"双驱模式,后续将开通云课堂等实现常态化帮扶。
中心将持续深化"双名计划"实施效能,推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辐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