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欣

当前位置:首页 > 李欣欣

凉山支教 为爱远行 ——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李欣欣校长工作室”四川大凉山教育帮扶工作总结

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

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

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

因为爱,我们走在一起,远赴他乡。

                                                         ——李欣欣


上面这段文字,是李欣欣校长代表工作室接受了大凉山支教任务后写在日志上的一段话。她为自己作为一名教育人,能够成为国家“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员而激动不已。

 

为爱谋划 理念先行


“支教?!”这个词对于李欣欣校长工作室而言并不陌生,工作室组建两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各项扶贫帮困活动,参与省内农村校长、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多次到贫困县区开展培训活动。


“大凉山支教与我们以往的支教行动有什么区别?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教行动重点在哪里?他们更需要什么?怎样才能发挥更好地发挥优势,激发成员每一个人的潜力,凝聚工作室的团队力量?”自接受任务之后,这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李校长头脑中,“兵马未动,思想要先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团队统一思想,李校长组织召开了专题工作例会,向工作成员们宣读了教育部文件,并组织大家进行了深入学习,学习过程中,大家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摆脱贫困,不仅要摆脱物质的贫困,也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在扶贫工作中,如果一味依赖外部力量帮扶,不重视提升贫困群众的教育、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他们的精神风貌,光“输血”不“造血”、“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一旦外部力量撤走,“返贫”现象极易发生,势必影响扶贫脱贫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也正因如此,“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可以说,教育在促进脱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从长远来看,教育扶贫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参与大凉山支教任务的所有人都义不容辞、使命重大。我们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凉山的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中做出应有贡献。


统一了思想之后,李欣欣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们积极行动起来。选派支教老师是支教行动的关键环节,经过对所有报名教师的仔细甄别、严格审查,沈阳市铁西区启工二校金谷校区的袁宏伟、韩晓岳和铁西区工人村一校的刘久钰三位老师成为了首批支教教师;袁宏伟、韩晓岳两位老师和启工二校齐贤校区的李威副校长成为第二批支教教师;袁宏伟老师、李威副校长成为第三批支教教师。三批四位支教老师中有从事低年班主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充满激情,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快的年轻教师;有教学能力,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导主任;也有教学经验丰富,懂培训,懂管理的副校长。他们有情怀、有理念,更会带着满满的爱心出发前行。


 1工作室为支教教师送行.jpg

2李欣欣校长为支教教师送行.jpg

为爱施助 扎实行动


大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山高涧深、沟谷纵横,环境恶劣,称为“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经过五年的脱贫攻坚,大凉山整体摆脱贫困枷锁,开启了新生活奋斗征程。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靠教育,未来靠人才,为大凉山未来发展蓄力赋能,是李欣欣校长工作室赴大凉山的意义之举!


工作室成立了以李欣欣校长为组长的教育帮扶领导小组,制定了教育帮扶行动方案:1.每期召开支教教师总结交流会。2.定期发表支教教师教育帮扶事迹。3.组织工作室亲临凉山指导支教工作。4.组织支教教师撰写支教总结。5.召开支教教师分享会。


支教的时光就在一节节看似普通的课堂中、一次次卓有成效的培训中慢慢渡过,下面那一幅幅工作中的情景为我们记录了几位支教老师工作的日常状态。


在西昌三小支教的李威副校长,是工作室派出的副校长,工作中围绕“坚守课堂帮扶”“读书行动帮扶”“学校课程建设和活动帮扶”的信念,实实在在开展了的一系列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可喜成绩令人欣慰。


 3.png


在西昌二小支教的刘久钰老师,参加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高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4.png


分别在西昌三小和西昌宁远学校支教的袁宏伟老师,1984年从教,参加工作35年。她热爱教育事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支教期间所教班级成绩斐然。


 5.png


分别在西昌三小、一小支教的韩晓岳老师,2016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中低年段班主任工作。她努力钻研业务,关心爱护学生,所教学科受到好评。


 6.png


一年半的支教历程,工作室的支教老师们携手相伴、合作互助,在受援学校给予的舞台上各展其才,担当付出、辛苦忙碌。一年半的艰辛历程所支撑的背后是支教教师满怀敬畏的心。敬畏教育部赋予的使命担当,敬畏领航名校长工作室的殷切嘱托,敬畏自己敢于挑战自我,义无反顾选择支教之路;敬畏与各位教育同仁相聚于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敬畏民族地区学校特有的校情与学情。也正是这份敬畏之心,让支教教师更加懂得尊重理解包容,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帮扶工作。受到了教育部、凉山州、辽宁省、沈阳市等教育部门的表奖。先后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凉山支教最美教师团队”称号“凉山州优秀支教教师”称号“辽宁省骨干教师”等称号。

 

为爱联动 多维互动


为了进一步搭建两地教师交流的多维平台,立足名校长、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提升凉山州学校文化建构、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携手促进凉山州区域性教育可持续优质均衡发展,李欣欣校长创造性的实施三级帮扶机制。一是李欣欣校长两次赴大凉山,亲自指导、培训。二是支教教师带着工作室的理念、思想亲临一线。三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互动交流,传播教育之声!


2020年9月,李欣欣校长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送培行动。本次培训是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大对“三区三州”地区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而专门举办的培训班,旨在发挥“示范引领 雪中送炭 促进发展”作用,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培养一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李欣欣校长为专项培训一班进行了主题为“守正创新 和而不同”的培训。此次培训历时三个多小时,李欣欣校长的培训课程深受凉山彝族自治州校长们的喜爱,课程结束后参训校长们踊跃地与李欣欣校长互动交流。一群教育人,同一个梦想,在学习交流中不断碰撞、成长!此行,李欣欣校长还来到西昌市第三小学,在金丹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正在施工中的校园。当她了解到在西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改扩建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成为西昌市老城区范围最大、设施最好的小学,不由发出由衷地赞叹。李校长看望了在三小支教的李威副校长,并送去了家乡同仁们的祝福与鼓励。她还和大家一同看望了正在上课的孩子们,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和孩子们亲切合影。李欣欣校长和金丹校长互相分享了对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养、课程建构的一些先进理念,共同憧憬着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 


 7.png

8李欣欣校长为支教学校做指导.jpg


为爱创新 深度实训


有温度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者是有爱的教育者。这温度来源于教育者内心的仁爱与情怀!支教教师带着李欣欣工作室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积极投身课堂,与受援学校一起坚守课堂,让教研走向深度。


谈到支教过程中的教师培训,李欣欣工作室支教团队的李威副校长说:作为教师,在思考如何成长之前,不妨先丈量一下自己与书本的距离、与学生的距离、与家长的距离、与名师的距离、与社会的距离,让距离变得恰到好处,并在丈量的过程中学习、反思、成长。在支教期间,李威副校长坚守课堂,亲自指导,不断反思,不断思考,如何提高教学的创新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要给予老师那些有效策略……边思考,边整理,边记录,边设计。从课堂教学初探~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批注~到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做到了认真点评,用心指导。她还用心绘制了思维导图,有了思路和框架,就带领团队教师进行课例研修,让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让老师们研究有方向,教学有抓手,训练有策略,提质有方法。在工作中,她还协助三小初步拟定了三小课堂教学范式,并提出四环节、两目标要求。做到了引领老师规范教学行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10李威副校长参加教研活动.jpg


2019年9月18日上午,西昌市第二小学开展了一场“课程+主题”育人模式研讨会。该活动以《仰望星空的孩子,国庆70周年献礼》为主题。李欣欣工作室的刘久钰主任全程参与策划与组织了这次活动,研讨会由马联菊副校长主持。会中,刘久钰主任就“课程+主题”的育人模式做了解读。该模式要整合学校资源,结合国家课程,共同服务于《仰望星空的孩子,国庆70周年献礼》这一主题活动,让二小萌娃来到天文馆,真真正正通过天文望远镜迈出探索宇宙的第一步,在美术组老师们的指导下,用画卷画出浩瀚星空,并能用我笔书我想,写出对祖国的祝福与赞美。


二小领导和各科组长群策群力,提出意见,制定高效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法。研讨组成员就刘久钰主任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我校的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整体规划。


二小人设想着二小的建设,勾画了二小特色教育的未来蓝图。


  11.png


为爱亲授 榜样示范


支教的日子里,上“示范课”是工作室成员们最为重视的,听支教老师们的示范课是大凉山老师们最享受的。


这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圆的世界”作品赏析》就是工作室刘久钰老师带给老师们的一场数学课堂盛宴。在刘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从“数学技能”、“数学文化”、“数学探究”、“赏析寄语”四个板块欣赏着作品,课堂上不时传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课上,刘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刘老师说:“同学们从生活中的圆,走进了数学视角下的‘圆的世界’,畅游之余,又能用所学解读生活中的圆,你们的收获颇丰,真了不起!”


课后,刘老师欣赏着同学们的作品中的“数学技能”板块,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们辛勤的学习场面,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这来源于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后“赏析评语”板块中,刘老师说:“在‘数学文化’和‘数学探究’板块中,我不仅看到了同学们丰富的数学素养,而且还看到了同学们在语文、美术、信息等方面的素养。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作品中展示出了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了勇于创新的志向。”听课老师们深深感受到了刘老师对同学们的关爱和希望,同时,也感受到了同学们之间真挚的情谊。这份对于学生的热爱和期望是为师者最为难得的!

 


为爱总结 凝心展望

 

2021年1月15日,李欣欣校长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第三期支教工作总结大会。受疫情影响,这次会议在线上进行。工作室成员认真聆听了会议全过程,李威副校长代表工作室在会上做了发言。在发言中,她提到:“难得与大凉山相遇,我要好好珍惜这段时光。让自己在工作之余,深度了解大凉山,了解彝族文化……我调研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走进学校, 了解学校的需要帮扶的实质问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来到盐源的学校,去了解,去记录,去思考。我调研的第二个内容就是了解彝族文化,和彝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和彝族老乡交流聊天,主动学习彝族语言,品尝彝族美食,了解彝族风俗。感受到了彝族在党的扶贫政策关怀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总结会后的工作室讨论中,成员们积极发言,深刻感受到了朱旭东部长高站位地评价此次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教育援助行动,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国家行动,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智力支持行动,是一次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成功合作的典范,是一次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跨区域的专业服务行动。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事业,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才能见到效果,因此,朱部长希望该行动能长期稳定可持续地开展下去,学部和中心将一如既往地组织知名专家、学者和名校长,运用专业力量推动教育精准帮扶行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无论是李欣欣校长到大凉山深度调研,有针对性的援培,还是李欣欣校长工作室团队成员走进大凉山始终关注孩子、研究课堂的心无旁骛,都在朴素地表达着,教育扶贫不是高自标树的自我感动,而是设身处地心平气和地基于现实条件、抓住关键环节,用一次次实践效果引发的思想改革,才使改变真正的发生。心系凉山,走进凉山,携手凉山,共同促进中国基础教育改良,李欣欣校长工作室一直在思考着,努力着……


正如欣欣校长所说:工作室这一平台,就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起做力所能及的摆渡人,一起去感受教育带给我们的惊喜和美好的人生体验,一起坦诚以待、共建共享……


时间如白驹过隙,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眼即逝,但无论对凉山教育人还是对李欣欣工作室团队而言,它是永恒的。因为我们是幸运的,深入大凉山,我们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将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教育理想与时代共频,在教育部凉山教育扶贫攻坚中贡献出常青力量。


因为我们是幸福的,来到大凉山,也是生命的相遇,相互激发,拓展生命的状态,给需要弥补的人予以弥补,传递温情;给需要示范的人予以示范,激励心灵,用生命的热爱温暖学生的心田,以博大的仁爱去善待每一孩子,让理想之花绽放了绚烂的色彩。


巍巍大凉山、浩浩长江水,自古以来地脉相连、文脉相亲。 巴山楚水,讲的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中,同饮一江水的兄弟情;


彝海结盟,说的是汉彝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同胞情;


一次支教行,一生教育情。送教援培大凉山,收获成长与友谊,在大凉山整体脱贫,开启新征程之际,深感实现让每个大凉山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大凉山教育现代化,使命光荣,任重道远。面向未来,工作室继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挥名校长工作室专业引领作用,收兵不收官,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通过结对子、带徒弟、建立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开展多维度、组团式的教育帮扶,以点带面、精准引领,努力变输血支教为造血帮扶,继续实践远程教育模式,推进教育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贡献力量。一方面,我们还将继续为大凉山地区学校提供各类帮助,通过组织开展慰问活动,援助书本、学习用品等,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远程“云帮扶”的形式送学、开展爱心教育活动,特别是为应需输出,比如英语、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薄弱学科提供一些优势资源为教学服务,为贫困地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帮助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水平。此外,我们还会尝试组织开展“结对子”等活动,提供一对一帮扶。工作室将借助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通过线上直播授课、课件录制分享等方式,让大凉山地区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带动受援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为凉山教育帮扶贡献出常青的智慧和力量。



情系凉山,携手并肩。共同促进中国基础教育提升,李欣欣校长工作室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