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 “闫华英校长工作室” 凉山州教育帮扶总结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脱贫攻坚视察调研,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手指蓝图定位扶贫策略,为大凉山带去了希望和光明。
习总书记深入大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脱贫攻坚视察调研
2019年6月,国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出台了《关于开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帮扶行动的通知》,加强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发挥中小学名校长在教育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10月14日,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领航班名校长凉山州教育帮扶活动在西昌市启动。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徐志勇在发言中表示,帮扶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领航班名校长的支持和支教老师们的情怀。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领航班名校长凉山州教育帮扶活动启动
一、 循初心承爱前行 洒热血肝胆相照
凉山教育帮扶活动启动后,作为领航校长工作室一员的闫华英校长立即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郑重动员工作。她说,全国的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作为教师的我们为教育扶贫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是时候体现一名真正的教师,尤其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教师真正价值的时候了。我们一直在追求美好教育新生活的真谛,那就是让大凉山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感受着教育的美好,生活的美好……闫校长动情的诉说让老师们很感动,激情澎湃。很多教师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亲,下有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娃娃,甚至有的老师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脸上稚气未脱,但是他们纷纷要求报名加入神圣的支教队伍,闫华英校长被老师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感动了,虽说学校面临教师紧缺的实际困难,但她仍然积极想办法,选派了谷良琴、郭雅欣、李巧娥、吴静、李月杰、杜津六位优秀教师分批次赴凉山支教。
六位支教教师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各学科的中坚力量,用闫校长的话说:我们要派就派最好的教师去凉山,我们一定要对得起凉山的孩子们,剩下的困难我们自己来克服。临出发前,闫华英校长亲自和每个班的家长和孩子沟通,求得理解和支持。她和家长们说,我们的每位教师一去就是半年,这半年临时代课的老师将接替她们的工作,你们的孩子肯定不适应,但我希望你们理解,她们去支教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是代表我们学校去帮扶,她们也是你们的骄傲。家长和孩子们纷纷表示支持老师们去凉山支教,以老师们为荣。学校的老师们也纷纷主动分担起她们的工作,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凉山孩子们的一份浓浓的爱。
中国梦,凉山梦,怀揣着一份家国情怀,怀揣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的信任与嘱托,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闫华英名校长工作室”的六位支教老师开启了凉山支教之旅。她们满怀着对教育的赤诚之爱和人民教师的一份责任担当,毅然决然的踏着习总书记的足迹走进了大凉山,走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扶贫结对帮扶的支教教师队伍里。每次在临行前,闫华英等领导对每位支教老师都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殷殷叮嘱,并再三严格要求:一要工作好、生活好、身体好;二要不断学习、坚持成长;三要树立“高品质钢三”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并表示工作室和学校均是她们支教工作的坚强后盾,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支教的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工作室和学校均将给予及时、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闫华英领航校长工作室为支教教师送行
二、艰难困苦浑不怕 要留汗血在凉山
支教工作远比想象中辛苦忙碌的多。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一小,每个班的孩子一半以上都是彝族,学校也严重缺教师。闫华英校长工作室根据支教老师的特长,结合西昌一小学校实际,努力做到有针对性地精准对口帮扶。
谷良琴老师在西昌一小挂职副校长,负责分管西昌一小艺体工作,同时兼任五年级的体育教学。来到西昌一小,谷良琴老师除了上好每周十六节的体育课,还指导体育组老师们如何高效地进行体育教研。谷老师说:“每天都很忙碌。忙着听推门课、教研课,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只有让自己参与到一小的教研教学活动中,我才能够深刻地理解一小的学校文化和老师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到一小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能把我的理念和教学经验与老师们交流、分享,才能达到真正传帮带的目的。”谷老师也毫不保留地把钢三小的体育教研和教学经验分享给西昌一小,与西昌一小体育组老师共同策划、排练、录制阳光大课间活动,并且还在凉山州阳光课间比赛活动中荣获了一等奖。一小的老师这样评价谷老师:“你就是我们西昌一小操场上最亮的一颗星,你拿着话筒的感觉就像能指挥千军万马。”
谷良琴老师和孩子们的体育课
郭雅欣老师在西昌一小挂职教科室主任,负责西昌一小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教育科研的指导工作,同时兼任三年七班的数学教学。为了快速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 郭雅欣老师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留在了教室,耐心地解答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经常利用下午放学时间辅导学困孩子学习,时不时的买一些学习用品作为奖品奖励给他们。她还讲笑话逗孩子们开心,为孩子们的进步而欢呼雀跃。因为师爱温暖了孩子的心,渐渐地,孩子们的成绩进步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郭老师所教班级参加西昌市期末统考,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郭雅欣老师放学后耐心辅导学困生
李巧娥老师在西昌一小是挂职副校长,负责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她支教期间,积极组织钢三小和西昌一小云端联谊活动。李老师负责西昌一小二年级组数学教研活动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她每天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西昌一小的教育教学中。李老师为西昌一小全体数学教师呈现示范课,把新的课堂理念传递给一小的老师们,并共同研讨适合西昌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中,她将集体备课流程详细介绍给同行们的同时,还将钢三小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续写做了分享和交流。
李巧娥老师指导数学老师集体备课
吴静老师被聘为西昌一小教科室副主任,负责指导西昌一小艺体工作。吴静老师是位年经、自身素质高,又拥有一颗满满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她对彝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到了西昌一小后立即深入美术教研组和老师们共同探讨美术教学工作,并主动申请担任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一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她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的课堂,让孩子们对她依依不舍。
吴静老师兴趣盎然的美术课
李月杰老师挂职西昌一小教科室副主任,负责指导西昌一小的语文教学及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李月杰老师是钢三小卓越教师团队的一员,学校语文工作室导师之一。所以,西昌一小充分利用她的长处,各类教研活动都真诚邀请李老师全程参与,和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她亲自参与组建了西昌一小的青年教师工作室,并成为导师。每天无论多忙,她都要在备课,讲课,评课上亲自辅导青年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让西昌一小的工作室从成立到规范化再到成长,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支教结束后,西昌一小诚挚邀请李月杰老师为西昌一小青年教师们的终身导师,李老师都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与老师们分享,在参加大赛的年轻教师中,她指导的两位年轻教师(黄荣娇和侯晓芳老师),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李月杰老师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做了示范课和讲座。一小的年轻老师们都说,李老师,您别走了!
李月杰老师手把手辅导彝族学生
杜津老师被聘为西昌一小教科室副主任,负责指导西昌一小的数学教学及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安排杜老师担任一年级组、四年级组数学教研活动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在工作期间,她尽心尽力,同时还参加了学校“尚美一小”的青年教师成长营,为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做示范课,还帮助年轻教师在备课、讲课、评课等各环节进行指导和帮助,由她指导的一位年轻教师(符雅丽老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杜津老师的示范课
在支教的具体工作中,每一位支教教师都勇挑重担,主动请缨,“学校哪里需要,就在哪里”,从来不计个人得失或拈轻怕重。她们浓浓的教育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一小教师。她们用一堂堂生动的课例、一句句肺腑的教诲、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在短短的时间,与西昌一小的师生们心与心相守,爱与爱相融。她们用教育的热情、扎实的学识、先进的理念、精湛的专业能力,执著的职业精神引领和感染着一小的每一位师生。
三、 呕心沥血勇向前 不为名利共发展
支教前,作为领航校长的闫华英便有言在先:我们这次的支教行为,是响应习主席的教育脱贫帮扶伟大行动。这是一项神圣的任务,我们不是为了金钱、名利去的,相反,我们会牺牲很大。但我们的名字,凉山的彝族老乡会记得,那里的孩子会记得,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地处黄河以南,夏季还好,冬季没有暖气。尤其是到了12月和1月份,这时的室内外气温只有零上几度,几位老师穿上棉袄棉裤裹上厚厚的羽绒服都会冻得直哆嗦。为了驱寒,饮食方面,南方人每顿饭菜都有大量的辣椒,吃不惯辣椒的她们辣得嘴麻鼻涕直流。气温和寒冷,饮食上的不适,几位女老师的例假开始不正常,量大、痛经,甚至不来例假。很久不生病的她们开始频发地胃痛、呕吐、拉肚子。即使这样,她们咬紧牙从不吭声吃着药坚持上课。
凉山的支教结束后,六位老师在个人的教学实践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是一名支教教师,更要对学生负责,所以几位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工作上,精益求精,以前备课只备教参,支教后,她们结合当地学生的学情备课,几经修改才敢踏上讲台。
几位老师最重要的收获是精神上得到了升华。真心的付出,凉山的孩子和家长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每一批支教教师结束返回内蒙前,西昌一小的师生们对她们的离开都会依依不舍,痛哭流涕,“老师,我会更听话,您别走了”、“老师,这是我放在口袋里的月饼,我特意留给您的”。贫苦的彝族老乡们纷纷盛上一大碗他们平时自己都不舍得吃的山羊肉给她们……什么名利,荣誉,此刻,一颗颗金子般的心灵是对支教老师们最大的奖励。
彝族老乡在清贫的家里为支教教师煮山羊肉
支教帮扶行动开始后,受疫情的影响,帮扶工作不能让更多的老师走到大凉山,闫华英校长就积极发挥工作室领航作用,通过网络与西昌一小在云端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6月29日、7月8日,教育部领航工程“闫华英名校长工作室”组织了“线上线下校长的思与行”、“聚焦线上线下教学教研的融合创新”云论坛,再一次在云端相聚,分享了线上线下教学教研的所思所行,凉山支教受援学校西昌一小也受邀参加了论坛。作为工作室领航人,闫华英校长真诚的希望通过云论坛,让更多的学校成为发展共同体,从而使更多的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闫华英名校长工作室”线上教师云论坛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召开了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第三批支教总结大会。大会上,徐志勇主任高度肯定和表扬了西昌市三批144名支教教师的工作,感谢每一个领航校长工作室的贡献和每位支教教师的付出。六位支教教师所在凉山支教团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评为“最美教师团队”。支教教师也得到了凉山州委和西昌市教体局的认可。教育工作大会上,西昌市委和教育局领导们都会表扬凉山支教教师们对西昌教育的贡献。六位支教教师都被凉山州评为“优秀支教教师”,还受聘为西昌一小“终身荣誉教师”。
社会各界被支教教师们高尚情怀所感动,波司登集团会为每期的支教教师捐献厚厚的羽绒服,让她们在凉山的冬天感受到了各界的关怀。每一批的支教教师凯旋而归时,包头市昆区总工会、昆区教育局的领导们都会亲自来慰问她们,表彰她们为教育,为响应国家教育脱贫、教育帮扶所做的贡献,并为她们送上温暖。
西昌一小姚增顺校长写给闫华英校长的信
亲爱的闫华英校长您好,
首先,感谢您从2019年8月连续派了三批支教教师来我校支教。我也感谢您随第一批支教教师们赶来我校亲自帮扶指导工作。疫情严重期间,您又通过线上论坛与我们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您和您的团队教师们对我校的教育贡献巨大,你带领下的支教教师们工作踏实,勇于担当,敬业创新。这近两年的时间,她们带给我校的不仅是优秀的教学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了您工作室的“追求卓越”的理念。我们在震撼之余更多的是感动,我是多想把她们永远留在我们学校啊。支教工作虽然结束了,在此,我表达我的愿望:愿我们两所学校永远缔结手拉手学校,两所学校多交流、分享、互动。我盼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两所学校能经常互相派骨干教师交流学习。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最后,再次感谢您的工作室,感谢您和您的团队六位支教教师。提前祝新春快乐!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一小 姚增顺
2021年1月28日星期四
学生写给李月杰老师的信(节选)
最美的相遇,永远的怀念
这个冬天,爸爸带我来到了金鳞沙滩,一个美丽的背影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这不是亲爱的李老师吗?激动的我立即甩开爸爸的手,一边喊着李老师一边向她奔去。可惜,她并不是,我失望极了!爸爸见状蹲下身子,轻轻抚摸我的头,“孩子,你是不是想李老师啦?”我一头栽进爸爸的怀里哭了起来......
那是8月30日,我第一次见到她安静地坐在桌前,见我进来微扬的脸颊上挂着甜美的笑容,那笑容一下子就印在我的脑海里。黄老师告诉我们:“那是从内蒙古来的支教教师李老师。”每次到办公室,李老师或是正埋头在书本上勾勾画画,或是在笔记本上忙忙碌碌地写个不停。
那是一个周二,黄老师告诉我们,李老师要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秋天的雨》。我们欢呼雀跃,个个一蹦三尺高,无比认真地做好预习工作。终于,等到了9月25日。“好了,孩子们,我们上课!”我们立刻端坐,随着李老师轻柔的话语走进了优美的课文......
和她在一起的日子,总是有很多的收获。怎么快速记忆易错字,怎么和同桌、小组合作分秒必争,怎么抓关键词做阅读题,怎么快速背诵重点段落......时至今日,我们总会想起温柔美丽的老师。她来时秋风送爽,她走时凉山不凉。
学生写给郭雅欣老师的信
亲爱的郭老师:
您已经离开我们三个月了,再次回到学校,发现您不再教我们数学课,心里感觉少了点儿什么。心里一直想感谢您,感谢您一学期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谢谢您教会了我许多知识,也谢谢您教会了我要认真答题,把题看清楚了再答题。
我总会想起您放学后单独给我讲题的情景,您总是那么有耐心,换不同的方法给我讲解,直到我听明白为止。尤其是奶奶生病的那段时间,您不仅更加关注我的学习,还时常逗我笑,您对我的好,我会一直记在心里的。虽然我学习不是很好,但我一定会加油的。我很想念您,您有机会再回来看看我们好吗?我期待您的到来。
最后,我祝您事事顺心,还要天天开心。
您的学生:莫什哈子
2020年4月15日
学生写给谷良琴老师的信
四、 支教之路任道远 持续帮扶手相牵
自2009年8月至2021年1月,闫华英校长工作室为响应习总书记的教育脱贫凉山帮扶行动竭尽所能发挥了引领示范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有笑有泪,有收获有反思,支教工作虽已结束,但支教后的思考却萦绕于心:
思考一:疫情加速了教育变革,作为教师,要尊重教育本源,要符合教育规律、要贴近孩子需求,加速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立足当下,筹划未来。非常时期如何走向更好的教育,回忆这近两年的支教的特殊历程,闫华英校长谈到:如今我们的支教工作也接近尾声,回顾过去支教期间的点滴,作为教师,担负起了我们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也正是因为我们每一位支教教师的恪尽职守,辛勤工作,才取得了支教工作的圆满结束。
思考二:发展线上教育帮扶。线下支教工作结束了,但教育帮扶不会结束。线上与线下结合,梳理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与融合,让教育帮扶之路走得更远。
思考之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独行快,众行远”,“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结伴而行,相互借力。学校能够成为发展共同体,深度打通校际间的壁垒,包括观念、管理、特别是通过支教探索出的线上实践经验,这样的一个不受时空所限的优势,把所有资源都开放或者进行联通,通过群体共享来增加我们资源的总量,形成综合优势,产生叠加效应。构建一种绿色的教育生态,为我们的教育,为中国的教育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全国领航校长闫华英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凉山脱贫的伟大号召;积极助力教育部领航校长培训中心的凉山教育帮扶的活动;以自己工作室为依托结合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领航工作室——团队帮扶——学科支教——线上线下”的支教模式,共分三个批次六名支教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对口精准教育帮扶。近两年的支教工作结束了,但在她们心中,教育帮扶之路永远不会结束,教育追梦人,她们一直在路上------
支教教师简介
谷良琴,党员。国家级骨干教师,内蒙古教研室小学体育兼职教研员,先后获得包头市体育学科带头人、优秀体育教师,优秀教练、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郭雅欣,学校团支部书记,曾被评为昆区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凉山支教,是她追逐的青春梦想。
李巧娥,党员。先后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区级“先进班集体”。
吴静,钢三小“青年夜校”副校长。曾获昆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包头市美育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
杜津,多次荣获区级、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区级、市级“先进集体”;承担国家、自治区、市级课题研究任务。
李月杰,党员,先后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区级“先进班集体”。辅导中小学生的作文大赛多次获国家、内蒙等奖项。
内蒙古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闫华英校长工作室”
2021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