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肖方明

传递希望火炬,照亮凉山未来 ——教育部肖方明校长工作室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工作总结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阵地。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扶贫结对帮扶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开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帮扶行动的通知》(教师司函〔2019〕41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选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帮扶行动支教教师的通知》(渝教办函〔2019〕265号)文件规定,重庆人和街小学教育集团及“肖方明校长工作室”学员校积极响应号召,于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先后派出三批共7位骨干教师,开展了为期三个学期的支教工作,老师们克服困难,深耕凉山教育一线并圆满完成支教任务,推动凉山教育发展开启新篇,为教育脱贫攻坚贡献人和力量。


一、响应号召,为爱远行大凉山


(一)组建团队,成立领导小组


2019年暑期,我校接到重庆市教委转发的《关于选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帮扶行动支教教师的通知》文件后,第一时间召开校长紧急工作会,迅速组建凉山教育帮扶行动领导小组:由校长肖方明、校党委书记徐涛担任工作组组长;副校长张婕、廖星军、王蕾担任工作组副组长;教学中心主任金岚、刘小波、王珮,副主任邓江华、人事干部曹杨担任工作组成员,就支教工作安排进行了合理分工。


(二)制定计划,构建工作室帮扶模式


领导小组迅速就如何帮扶凉山研制帮扶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科室职责,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支教工作更体系化,构建了以“精准帮扶、致和共生”为理念;以选派老师支教、互访交流研讨为途径;推动帮扶学校管理、办学理念、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教学改进等多方面综合发展;效果评价为保障的工作室支教模式。为使支教队伍更精良化,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针对支教教师的选派条件、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的福利待遇,派出支教后学校的教学人员安排调整等问题及时研讨,确保选对人、用好人,解决支教教师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支教,将“人和”的先进理念带到凉山。


(三)宣传动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时值暑期,不少老师在外休假,集中学习文件精神不现实,我们采取通过学校网络办公平台及时向全校老师转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文件及市教委转发文件,确保每位教职工知晓并认真学习,同时将信息转发到校长工作室学员学校,向十一所学校发起宣传动员,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此次支教行动。


消息发布以后,多位教师主动通过工作平台、微信、电话等方式陆续向工作领导组报名请缨,但考虑到凉山支教帮扶行动意义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坚持“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优、身体素质强”的选拔标准以及各学科的合理搭配,经领导小组研究,最终决定派出人和街小学美术高级教师唐可、语文骨干教师贺兰雅、数学骨干教师申东阳、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罗川兰、两江新区人和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刘孝强、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杨逸、江津区四牌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何荣先后分三批参与此次支教帮扶行动。


 1第一批支教教师欢送会.jpg

人和街小学为两位支教教师举行简短而隆重的欢送会


(四)为爱远行,三批教师奔赴凉山


按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统一部署,带着校领导和同事的深深嘱托与祝福,三批凉山支教先后于2019年8月31日、2020年5月8日(因疫情影响延迟开学)、2020年8月30日先后奔赴凉山西昌三小、西昌七小、盐源县民族小学、西昌市春城学校,开启为期一学期的支教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可老师主动要求到条件更艰苦的盐源县民族小学支教,并且一干就是三个学期。


在支教过程中,支教领导小组始终参与全过程管理,从送支教老师到凉山,到支教期间不间断的工作交流,包括多次的线上工作会,一次次了解支教老师的适应情况和动态,以及支教学校的需求等,这些都为支教老师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送去了可慰藉的温暖。

 

2第一批赴凉山支教教师参加全国动员会.jpg

三位支教教师由刘小波主任带队来到凉山,参加首批凉山支教教师研修班暨凉山教育帮扶行动动员会


二、扶贫扶智,播撒芬芳支教情


(一)启蒙学生思想,激发孩子成长动力


凉山的天空湛蓝,树木葱绿,凉山的孩子们天真纯朴。支教老师们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带给凉山孩子新的体验、新的认识,启蒙其思想,激活其想象。

 

3唐可执教美术课《认识身边的树》.jpg

唐可老师执教美术课《认识到身边的树》


作为渝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美术高级教师唐可,将“美即生活、向美而行”的教育理念渗透进凉山支教的教育教学中,她引导学生从颜色、款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努力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她让孩子们猜猜手里彩棒是哪里发现的,知道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术创作的工具,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感官来感受彩棒的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通过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表现美的双手。


4贺兰雅老师执教语文课《司马光》.jpg 

贺兰雅老师执教语文课《司马光》


语文骨干教师贺兰雅老师运用“和声课堂”理念,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再在其中适时引导,最终寻求共识。起初,孩子们还有些不适应,小手迟迟不敢举起,在她的耐心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举起了小手,敢于表达,也愿意表达了,在课堂上碰撞着智慧的火花。

 

5刘孝强老师执教信息技术课.jpg

刘孝强老师执教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教师刘孝强坚信上课不只是教以知识,而是给他们带来一些改变,相信改变他们行为习惯,也能改变他们的命运。面对这群已有些野性但骨子里非常善良的孩子们,从细微处关心他们,走进他们,改变他们。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排队有序了,上课知道洗手了,衣服干净整洁了不少,上课不再有打游戏的现象少了。


数学骨干教师申东阳,他总能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吸引注意孩子们的,效果美不胜收。他说:“课堂教学的前提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建立平等的关系,与孩子无话不谈,这样走进学生内心,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老师才能有效把控学习效果,不然适得其反。”

 

6申东阳老师准备教具.jpg

申东阳老师准备数学教具


杨逸老师用学生喜欢的歌曲玩着节奏游戏开始课堂,课堂的气氛活泼热闹,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课后纷纷跑到老师身边让说说更多的音乐知识给他们听。可见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急需更多的浸润和滋养。

 

7杨逸老师课堂教学.jpg

杨逸老师的一堂音乐课


何荣老师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支教当地孩子,落实春城学校开展的“万师进万家”的活动,利用周末深入到高枧家园、乐荟城、盛世建昌等小区,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除了给家长朋友宣讲森林防火的相关知识,还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期望,同时注意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他与家长朋友交流,希望他们鼓励孩子,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帮助孩子每一天都有进步。

 

8何荣老师的一次家访.jpg

何荣老师的一次家访


罗川兰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人和街教育集团“和声课堂”理念,助力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中,融合“和声课堂”的“尊重差异”、“人人发展”的理念,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学期下来,看到了孩子们从学习之初的“恐惧”“有畏难情绪”“不敢举手发言”再到学习中“很有趣”“乐分享”,有了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并且在学习中一步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信息素养。

 

9罗川兰老师和彝族孩子们.jpg

罗川兰老师和身穿民族服装的孩子们在一起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一位去往大凉山支教的老师都倾情付出,为凉山教育发展助力,为改变凉山孩子命运加油。

 

10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徐主任和第二批西昌支教老师合影.jpg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徐志勇主任和第二批西昌支教老师合影


(二)传递先进经验,助推帮扶学校发展


支教老师们还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优势,与凉山当地教师形成帮扶关系,促进当地教师梯队发展,全面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型,提升凉山州教师队伍自身的整体素质。在教学之余,以讲座形式给传递先进经验,感受人和文化,得到所在学校乃至当地教育界的一致好评。


11五位支教老师与民族小学钟春林副校长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座谈.jpg 

五位支教老师与民族小学钟春林副校长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座谈


唐可老师主动参与学校以及当地的各种教研活动:区域性教研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交流等等,把好的经验带给西昌的老师们。几位支教教师也经常在一起交流各自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当地小学的发展出谋划策。

 

12唐可老师参加民族小学教研工作会.jpg

唐可老师参加民族小学教研工作会


申东阳老师以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主题,给全校的数学老师做了一次完整的教研活动展示。为老师们讲解了和声课堂的“三理念”、“四原则”、“五步骤”,并和他们一起解读新的教学理念,意在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13申东阳老师将“和声课堂理念”带到西昌三小.jpg 

申东阳老师将“和声课堂”教学理念带到西昌三小


刘孝强老师以受援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专门为学校量身定做了一堂关于信息技术的专题讲座,讲解了教育资源的查找下载、高效的输入法、图片的处理等常用软件应用等,切实为老师们服务。


支教老师们源源不断地将重庆最优质的小学教育资源汇入凉山的帮扶学校,与当地的教育特色相融合,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


(三)帮扶成就自我,支教教师专业成长


帮扶支教活动不仅是促进被帮扶学校、学生的成长,对于去帮扶的支教教师而言同样是成就自我的过程。


何荣老师谈道:“冬天还没有结束,我已经开始怀念,我的足迹已经遍及这里的土地。留恋的不仅是这块早已熟悉的土地,还有这已经不再是异乡的回忆。支教老师们一起的努力,春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耿直,家长的淳朴善良,孩子的天真可爱......这些难忘的岁月都将被我贴上标签来记忆。教海无涯,我亦是行者。支教生活将永存我的心底,在我人生旅途的天空中画出五颜六色的美丽。”


杨逸老师谈道:“可能收获最大的还是作为支教者的我们吧。对自己的历练,学会克服艰苦的环境,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好心态,这些都是显性的收获。我想说的是,支教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心态,让支教者们的爱心扩大,我们学会了去爱去包容,慢慢的,这种爱就会从对山区孩子们放大到对身边的人。学会爱别人时,我们就学会了更好的生活。”


帮人者智帮,助人者自助。支教老师们既是帮扶者,也是受助者。他们在向大凉山传输教育精神和情怀的时候,也得到丰厚的馈赠,相信我们所有支教老师都会记得这浓墨重彩的人生一笔。


(四)诠释“人和”文化,两校结对情谊长


参与帮扶行动既是对国家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号召的响应,也是人和街小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走向。人和街小学有着近八十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重庆市的优质学校。这种经过岁月积淀,实践验证的人和经验延续、传承,从学校办学理念到教育思想,从教学方法到管理举措,无不镌刻着时代烙印。“人和教育”以“和”文化为学校的根与源,“人和为魂,和谐共生”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而不同、和衷共济、海纳百川”为核心思想。“生命三和”既是学生发展的理想追求,也是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通过帮扶行动,实践诠释人和教育情怀,实现学校与其他学校外部之和,充分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谋求共赢共生。


14肖方明校长访问西昌三小.jpg 

肖方明校长访问西昌三小 

 15肖方明校长看望西昌三小支教教师.jpg

肖方明校长看望西昌三小支教教师


2019年10月13日,肖方明校长特地奔赴西昌市第三小学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期间,肖方明校长一方面看望、关心三位支教老师,同时与西昌市第三小学吴传德校长、西昌市第七小学李军校长等展开座谈。他了解到,西昌市第三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办好学校、做好教育满怀激情与理想。肖方明校长听闻非常感动,当即表示人和街小学愿意与西昌市第三小学缔结长期友谊,并进一步深入交流学习,加强对口帮扶。肖方明校长热情邀请吴传德校长带领西昌市第三小学教师们到人和街小学做客。通过帮扶行动,凉山当地的学校和老师们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激发了大家既要“迎进来”,又要“走出去”的强烈愿望。2020年11月,应我校肖方明校长邀请,西昌三小由吴传德校长带队一行以“寻访校园、研讨教学、走访重庆”为主题到我校开展为五天的访问参观学习,加深了两校的联系,并结成友好学校,之后,学校屡次邀请西昌三小的老师们持续参与到学校各项教研学习中,有效提升受援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受援学校乃至该区域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2020年,在新春到来之际,西昌市第三小学嘱托唐可老师、贺兰雅老师、申东阳老师,带回一份珍贵的礼物——漆器牛头(寓意对方为最尊敬的客人,最友好的朋友),赠送给人和街小学,视学校为最珍贵的朋友,这份礼物正是两校友谊的美好象征。


16肖方明校长为西昌三小一行介绍人和街小学历史沿革.jpg

吴传德校长一行参观人和街小学博物馆,肖方明校长为客人介绍人和街小学历史沿革


人和街小学站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起点上,以优质校的教育担当与使命,充分发挥学校引领带头作用,持续增强对外辐射力,对凉山学校实行结对帮扶,展现人和教育的情怀、格局与力量。


三、点亮希望,照亮凉山新未来


(一)传播“人和教育”理念,激活凉山办学新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帮扶学校的支援不仅是输送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增强帮扶学校自身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做到“脱贫”,实现帮扶学校可持续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在教育部肖方明校长工作室的带动下,支教的学员校形成以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为主体,多所学校积极参与的教育共同体。人和街小学经过近八十年的育人实践,传承“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构建学校“德健雅理美融”课程体系、“尊重差异、寻求共识、人人发展”特色教学体系、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管理一体化系统,形成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文化、课程、教学、管理、教师发展“五维一体,全息共生”的人和育人模式,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推动了学校集团化、现代化发展。帮扶过程中,学校致力于向帮扶学校传输多年来办学经验,传播人和教育之理念,激活帮扶学校“内生造血”功能,从办学根本上,涵养内生动力,点燃内生活力,帮扶学校发展赋能,激发出他们本身的创造力与积极性,让帮扶的效果长久,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激活凉山办学新思考,提升学校本身软实力,从根源上解决学校办学困境。


(二)播种“追求价值人生”之理想,激发学生成长新动力


“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支教帮扶带去的更多是理念信念的改变、教育思想的更新。在支教帮扶过程中,支教老师就是凉山学生认知城市、认知外面世界一扇窗户,也是他们成长路上重要的榜样。支教教师们扎根凉山,以一言一行将眼界、思维、理念传递给学生,带给帮扶学校学生思想精神的升华,向其传递追求价值人生之理想,启迪其心智,激活其思想,给予凉山孩子无限成长可能性,点亮凉山孩子们的未来,让其执笔增添笔墨,书写灿烂人生。


(三)青春热血铸“大爱”,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


在教育部肖方明校长工作室的带领下,三批支教教师用青春和热血将教育“大爱”谱写成了一曲奉献之歌,唐可荣获凉山州优秀教师称号,全国核心期刊《人民教育》报道了她的事迹,贺兰雅老师被评为2020年“感动渝中最美教师”。帮扶是责任所在,也是情感所系。


通过帮扶行动,人和街小学也与凉山西昌三小等支教学校建立起了友好学校关系,围绕教育、教学、教研方面,采用线上线下双途径,将进行持续的互动交流活动,形成长期有效的帮扶机制,助力凉山教育,人和帮扶行动一直在路上。


 

17唐可老师荣获凉山州优秀教师称号.jpg

唐可老师荣获凉山州优秀教师称号

 18贺兰雅老师被评为“感动渝中最美教师”.jpg

贺兰雅老师被评为“感动渝中最美教师”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以十九大勾勒的教育发展蓝图为指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既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也是每个教育人的使命担当,更是教育部肖方明校长工作室的理想追求。2020年,恰逢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必将继续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部以及市区相关精神,始终坚持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引领、示范帮扶的功能,将“教育人”的大爱和情怀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担负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教育担当!